最近,二战题材电影《猎杀T-34》在中国院线上映,该片改编自1965年上映的苏联电影《云雀》(又名《鬼战车T-34》),讲述了一群英勇的苏联战士驾驶T-34坦克从敌人的围追堵截中虎口逃生的故事。目前,该片的票房成绩在俄罗斯名列前茅,并且荣获2020俄罗斯金鹰奖的最佳导演、最佳改编剧本、最佳视觉效果3项大奖。
《猎杀T-34》的DVD封面
图源:Amazon
《猎杀T-34》剧照
影片聚焦T-34与豹式坦克之间的激烈对抗,令影迷们大饱眼福。但该片“重外轻内”,既缺乏俄国经典战争片的心灵震撼效果,也无法带给人们关于战争与人性的反思——不过,当一部电影仅凭“T-34”这个名字,就能吸引许多影迷的注意时,足以说明坦克已经超越了作为战争工具的基本用途,在文化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。
坦克的发展已超百年,这种现代兵器集火力、装甲、速度于一体,既是战场利器,又是国家力量的体现,本文就将通过一些与坦克相关的纪念币,回顾坦克百年发展的点点滴滴。
横空出世的钢铁怪兽
1916年夏季,索姆河战役,这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会战,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。阵地变成了屠宰场,索姆河水被血水染红,然而士兵的牺牲却未能使任何一方迎来畅快淋漓的胜利,因为双方的阵地沟壑交错,机枪、火炮、铁丝网构成了一道道死亡之网。面对僵局,英军决定派出新式武器——坦克,希望借此在战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9月15日,英军的18辆Mark I型坦克在宽达10公里的战线上轰鸣开动,这些钢铁怪兽轰隆怒吼,轻而易举地碾过一道又一道的铁丝网,用机枪和火炮向德军打着招呼。德军士兵看到枪弹在这种怪物身上纷纷反弹,大为惊恐,慌乱中丢弃阵地,被英军突破了4至5公里,甚至被一辆坦克俘获了300人。坦克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,便给人留下势不可挡的印象。
Mark I型坦克首次出现在战场
图源:美国国会图书馆
从外观上看,Mark I型坦克是一个菱形的箱子,两侧有履带,有炮座,车后是一对转向轮。有趣的是,这种坦克有“雄”“雌”之分,“雄性”坦克安装了2门火炮和4挺机枪,“雌性”仅安装了5挺机枪。不过,比起高调的外观,坦克内的环境却显得尴尬许多——作战期间,8名乘员将在车内饱受高温、油烟和颠簸之苦。由于当时还没有无线电通讯,每辆坦克内还备着两只信鸽,以便与司令部通讯。
作为第一种上战场的坦克,Mark I型取得的战绩实际上相当有限,因为英军只将其作为步兵支援武器使用,而且它的生存率相当低——最初英军共有40多辆坦克,但到达战场上且能够参战的只有18辆,第一天参加战斗后就只剩下零星几辆。其余坦克都因为机械故障、陷入泥泞和战斗损坏而报销。
Mark I型坦克及其衍生型号坦克总计生产了两千余辆,虽然实际作用有限,仍然被英军宣传为克敌制胜的武器。
“一战结束百年:坦克”
2018英国5镑纪念银币
“第一次世界大战:索姆河战役”
2016英国5镑纪念银币
“澳新军团精神:撼动大地”
2018澳大利亚50分纪念银币
在Mark I型坦克投入战场后,英军意识到战场需要机动性更强的坦克,于是研发了Mk.A“惠比特犬”中型坦克。这种坦克外观奇特,发动机和油箱都安置在车前,重量只有约14吨,比Mark I型坦克少了一半重量。如此“减负”,也使乘员减到只有3人,武器只剩炮塔上的4挺机枪。1918年,“惠比特犬”首次投入战场,它以实际战绩证明,坦克提升机动性,对于追击溃退的敌军有重要作用:在法国战场上,一支部队的7辆“惠比特犬”坦克歼灭了两个德军步兵营,造成了400多人丧生。
“惠比特犬”在法国战场上,1918年
图源:reddit.com
值得一提的是,一战结束后,少数几辆“惠比特犬”坦克被日本购买,日军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坦克部队。
这一时期,除了英国,法国、德国、奥匈、意大利、美国、俄国也纷纷研发坦克。
“圣沙蒙”是法军研发的第二种坦克,拥有1门主炮和4挺机枪,在一战后期共生产了400辆。这种坦克机动性不足,车体过长,但它采用了汽油机驱动电传动系统,在设计上对未来坦克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,可视为自行火炮的鼻祖。
“圣沙蒙”坦克
图源:Wikimedia Commons
“现代战争1917-2017”
2017法国10欧元纪念银币
法军在一战期间的代表坦克是FT-17“雷诺”轻型坦克,这是第一款采用旋转炮塔的坦克,它和接下来要介绍的一种坦克有直接联系。
“雷诺”坦克
比利时皇家武装部队博物馆,2005年
图源:Wikimedia Commons/Paul Hermans
钢铁洪流,铁与血的碰撞
当我们提到“钢铁洪流”,很多人会联想到苏联在二战时期强大的装甲力量,但强大的苏军坦克,也不是凭空诞生的。1919年,苏联红军对从白军手中缴获的“雷诺”坦克进行了拆解和研究,在此基础上制造了样车,这便是苏联第一种量产的坦克:KS坦克,即“红色索尔莫夫”,首辆车又称“自由战士列宁同志”号。这种坦克几乎完全照搬“雷诺”坦克的设计,只生产了十几辆,并未参加任何战斗,且于30年代撤装,但它对T-18、T-19等坦克的设计有很深的影响。
“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:装甲部队(KS坦克)”
2010俄罗斯1卢布纪念银币
最具代表性的苏联二战坦克是T-34。在西班牙内战中,苏联提供给共和军300多辆T-26和BT-5轻型坦克,但它们在实战中表现欠佳,经常被反坦克武器击毁。由此,苏联装甲部队理事会主席巴普洛夫建议红军研发一种新型坦克,以解决旧式坦克防护性不足的问题。1938年至1939年,有三种设计计划被批准,分别是A-20、A-30和A-32。最后A-32胜出,设计师米哈伊尔·科什金以此为样板研发出了T-34坦克。1940年1月,苏联生产出两辆T-34原型车,科什金为了测试这两辆坦克,从卡尔可夫/哈尔科夫一路开到莫斯科,2018年上映的俄国电影《坦克》就以这段历史为背景,虚构了一段冒险追逐的惊险剧情。
《坦克》剧照
T-34有多种衍生型号,其中最著名的是T-34/76和T-34/85,两种坦克以坦克炮的口径而闻名。坦克全重为26.5-30.9吨,乘员4-5人,正面装甲厚度为45毫米,越野行程为230公里,越野时速为36公里,在火力、装甲、速度三方面达到了均衡。它还易于操作,这在实战中相当重要。
至苏德战争爆发时,T-34共生产1200多辆,其中以T-34/76为主。1941年6月22日,即苏德战争爆发日,T-34首次在白罗斯的格罗德诺参战,德军坦克虽然凭借“闪电战”一路势如破竹,但遇到T-34却碰了钉子,因为当时德军没有任何坦克能够击穿这种坦克的正面装甲。
1941年在莫斯科红场参加阅兵的T-34坦克
图源:albumwar2.com
随着战事的进行,T34/76在装甲更厚实的德军坦克面前显得乏力,于是苏联红军又对T34坦克进行了升级,在车体上安装了更大的炮塔和85毫米坦克炮,由此诞生了T-34/85,这种新型号坦克在200米的距离有机会击毁德军的主战坦克。在二战期间,T-34系列坦克共生产了约8.4万辆,是这一时期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,为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“武器设计师:米哈伊尔·科什金”
2019俄罗斯25卢布铜镍纪念币
“解放尼科波尔”
2014乌克兰5格里夫纳铜镍纪念币
“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:解放布拉格”
1995俄罗斯3卢布铜镍纪念币
“二战坦克:T-34”
2010图瓦卢1元纪念银币
“胜利坦克T-34”
2020喀麦隆1000法郎纪念银币
1944年,苏军的重型坦克IS-2“斯大林2型”出现在战场上。这种坦克是KV-1和IS-1的替代品,安装了122毫米主炮,重量为46吨,乘员4人,正面装甲厚度超过100毫米,越野行程为160公里,越野时速为10-15公里。在二战期间,IS-2的产量超过2000辆,虽然它在火力和防护性上远胜T-34坦克,但却牺牲了机动性和射速。
IS-2坦克
图源:reddit.com
“武器设计师:约瑟夫·科廷”
2019俄罗斯25卢布铜镍纪念币
在二战中,苏联主力坦克的主要对手是德军的重型坦克,其中又以虎式坦克最为著名。
虎式坦克
图源:imgur.com
虎式坦克的正式名称为“六号坦克E型”,制式编号为Sd.Kfz.181,1941年开始研制,1942年8月投产,至1944年8月停产时共生产1300余辆。坦克装有88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和7.92毫米口径的MG-34机枪,重量为57吨,正面装甲厚度为100毫米,越野行程为60公里,越野时速为20公里。强大的火力和厚重的装甲使虎式坦克在战斗中占有极大的优势,但它也有几个致命的缺点:生产成本高昂、机械故障频发、作战距离太短。在著名的库尔斯克战役中,虎式坦克就没占到多少便宜。
库斯尔克战役期间的虎式坦克
图源:reddit.com
“通往胜利之路:库尔斯克战役”
2004直布罗陀5镑纪念银币
纵然如此,虎式坦克威猛的外观和凶悍的战绩,也令盟军士兵深为恐惧。1944年6月13日,英军在诺曼底附近的波卡基村被一辆虎式坦克击毁27辆坦克及其他战斗车辆,这一战绩使虎式坦克成为神话。在2014年上映的电影《狂怒》中,导演安排了4辆谢尔曼坦克对战1辆虎式坦克,很难说没有受到虎式坦克传说的影响。
《狂怒》剧照
剧中的虎式坦克货真价实,仍可行走,独一无二
现存于博文顿坦克博物馆
“二战坦克:虎式坦克”
2010图瓦卢1元纪念银币
“二战坦克:虎式坦克”
2008利比里亚5元纪念银币
至于虎式坦克在西线战场的“老朋友”,则有美国的“谢尔曼”坦克、英国的“丘吉尔”坦克和“克伦威尔”坦克等等。
“谢尔曼”坦克是美国在二战中产量最多的中型坦克,1941年至1945年生产超过4.8万辆,虽然坦克设计的初衷是以零件的标准化实现维修的便利,但实际上各生产厂家会按照战场的实际需求对坦克进行“魔改”,使其成为“万金油”坦克(尤其是英国,将坦克炮替换为17磅炮,由此诞生了“谢尔曼萤火虫”坦克)。“谢尔曼”各类型号坦克重量超过30吨,正面装甲厚度为63毫米,标配75毫米坦克炮,乘员5人,越野行程为90公里,越野时速为21公里。由于车身较高,外观有趣,“谢尔曼”坦克又被军迷们戏称为“馒头”。二战期间,“谢尔曼”坦克被投入各个战场,成为盟军抗衡法西斯军队的利器。
谢尔曼坦克
图源:Wikimedia Commons/Joost J. Bakker
“第二次世界大战:‘谢尔曼’坦克”
2005加拿大50分纪念银币
“二战坦克:M4‘谢尔曼’坦克”
2008利比里亚5元纪念银币
“第二次世界大战:意大利战役”
2015加拿大20元纪念银币
在二战期间,英国使用坦克的思路是用步兵坦克协助步兵撕破敌军防线,而后用巡航坦克实现纵深突破,但实际产物“丘吉尔”步兵坦克和“克伦威尔”巡航坦克面对德军的各类装甲车辆却有些乏力。关于它们的各类参数和战绩,篇幅原因,不再赘述。
“丘吉尔”坦克
图源:Wikimedia Commons
“二战坦克:丘吉尔”
2010图瓦卢1元纪念银币
“二战坦克:丘吉尔”
2008利比里亚5元纪念银币
“克伦威尔”巡航坦克
斯坦尼斯瓦·毛采克将军的座驾“赫拉”号
图源:Wikimedia Commons
“斯坦尼斯瓦·毛采克将军”
2003波兰10兹罗提纪念银币
最后要提到的二战坦克是日本的九七式中型坦克,这种坦克虽然在各国主力坦克中显得不堪一击,但却在中国土地上肆虐横行,对中国军民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。不过,坦克也可以“戴罪立功”——中国著名的功臣号坦克就是解放军缴获的九七式改坦克,它曾在解放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,更在开国大典中作为坦克第一方队的领队驶过天安门广场。1959年,功臣号坦克退役,保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。
功臣号坦克
图源:Wikimedia Commons
2010年图瓦卢发行的“二战坦克”系列中也有一枚“九七式坦克”纪念银币,请读者以批判的角度看待此币。
“二战坦克:九七式中型坦克”
2010图瓦卢1元纪念银币
与时俱进的主力坦克
现代坦克经历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洗礼,在性能上已经远超旧式坦克,真正成为“陆战之王”。
以T-80坦克为例,这种坦克安装有125毫米滑膛炮,重量为42.8-48吨,正面装甲厚度为250毫米,越野行程为360-450公里,越野速度为48公里,是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全燃气涡轮机动力主战坦克,有“飞行坦克”的美誉。它从1976年量产服役至今,其各类改进型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洗礼,其中T-80BVM坦克挂载柔性爆炸反应装甲,增加热成像瞄准仪,换装新式坦克炮,增强了战场生存能力。
T-80U坦克
图源:Wikimedia Commons/Vitaly V. Kuzmin
“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:装甲部队(T-80坦克)”
2010俄罗斯1卢布纪念银币
T-90坦克则是以T-72B坦克为基础,采用T-80U的火控系统研制的主战坦克,是T-72的衍生型,90年代开始量产。这种坦克混合了传统装甲钢板、多层复合装甲、爆炸反应装甲,安装125毫米坦克炮,作战范围为500公里,外挂油箱后可达到700公里,时速为65-80公里。至于T-80和T-90谁更强,评论家们说法不一。
T-90A坦克
图源:Wikimedia Commons/Vitaly V. Kuzmin
“守护家园(现代)”
2018俄罗斯3卢布纪念银币
2017年,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,其中一枚15克银币表现了党旗下的中国陆军军人形象,配以典型武器装备、军兵种臂章图案、长城造型等组合设计。
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15克纪念银币(陆军)
按照相关文章的解读,这枚银币的图案中出现了99A式主战坦克。99A式主战坦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先进且完全实现信息化的主战坦克,在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、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及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均为装甲方阵第一方队。它配备125毫米主炮,兼容多个弹种,车体加装了先进的复合装甲,可以抵御敌方多重攻击。车上还安装了激光观瞄压制干扰装置和主动防御装置,提高了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。总而言之,99A式主战坦克满足了全地形和全天候的作战要求,堪称“大国重器”。
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中的99A式主战坦克
坦克,既是进攻敌人纵深的利刃,又是保家卫国的后盾,只有交给爱好和平的国家手中,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。
(编译:马天一)